宁夏敦煌——丝路上的佛教世界中心
![]() |
须弥山大佛楼远景 |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城西北55公里处六盘山北垂须弥山上。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
须弥山这个名字本不存于世,为佛教想像的宇宙中心,“相传此山非常高,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大天王所居,四周为七香海、七香山,第七金山之外有铁围山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还有四大部洲。”而丝绸之路的传道者通过此处的丹霞地貌则被红色的岩壁吸引,把石门关之侧的山称为须弥之山,而石门关的建立将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扼守,也促进了繁荣的造像的开始。
石窟始凿于北魏太和年间,由隋唐开始借助了彩泥塑像和石窟开凿手法,为后期的龙门和云冈石窟提供了最初的技艺,而尤为出众的就是第五窟的大佛楼,是大佛技艺的初始之地。
石窟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规模营造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重装,借助神秘的佛教文化色彩,香火盛极1500多年,成为古代固原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
须弥山石窟现存洞窟162座,分布在由南往北自然形成的八个区域内,即大佛楼区、子孙宫区、圆光寺区、相国寺区、桃花洞区、松树洼区、三个窟区和黑石沟区。保存较为完好的造像500余躯,汉藏文题刻题记53则,碑刻3方,残碑13块,壁画20余平方米。在保存的500余躯造像和壁画、题记中,无论是佛教人物造像,还是彩绘壁画和佛教传说故事,都各自保留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无论是20米高的大佛,还是只有0.2米高的供养人,都精工细雕,既有浮雕,又有近似于圆雕的高浮雕,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发布时间:2020/12/3 11:19:00,来源:游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