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養胃的誤區
![]() |
誤區一:姜對胃病患者有益無害
人們普遍認爲姜可暖胃,胃部不適時,喝碗姜末水是常見的事。胃病患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偶爾用之,且無不良反應,未嘗不可。
我們需要知道,姜是刺激性食物,過量食用會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引起胃部的不適,或是加重胃痛的病情,若想用姜來治胃病,那麽可以用中醫辯證來治療,不同的方劑采用對症的治療。
誤區三:喝粥對胃病患者好
不少胃病患者認爲粥細軟,易消化,能減輕胃的負擔,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全面。
原因是,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進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唾液中的澱粉酶可以幫助消化,再者粥水分多,稀釋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脹,使胃運動緩慢,不利于消化吸收。
熱粥的溫度對胃的刺激也是很大的,因此建議胃病患者們不要天天喝粥,而是要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咀嚼時要細嚼慢咽,這樣才能促進消化,才更有益處。
誤區三:喝牛奶對胃有好處
經常喝牛奶,未必對胃病患者有利。
胃部酸脹不適時,喝杯熱牛奶便可緩解症狀,感到舒服,這是因爲牛奶稀釋了胃酸,暫時形成一層胃黏膜保護層,因而感到舒服,但經常喝牛奶,就未必對胃病患者有利了。
現已證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強,若胃病(如:胃潰瘍)需要抗酸治療,是不宜用喝牛奶的辦法來解決的,而豆漿則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些行爲可能傷胃
1、少食多餐
很多人會囑咐胃潰瘍患者一定要“少食多餐”。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食物進入胃內,本身對胃黏膜就是一種刺激,不僅促使胃腸蠕動加快,而且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對潰瘍病的愈合無益。目前主張潰瘍病人的飲食注重的是定時、定量,避免饑餓和飽餐。
2、常喝稀飯
過去主張胃病患者飲食大多以稀飯爲主。實際上,稀飯未經咀嚼就吞下,沒有與唾液充分攪拌,得不到唾液中的澱粉酶的初步消化,同時稀飯水分較多,進入胃內稀釋了胃液,這都成爲引起稀飯不易消化的原因;加之喝稀飯使胃的容量相對增大,而所供熱量較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而且營養相對不足。所以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稀飯,幹飯只要細嚼慢咽,不僅對胃部無害,反而會促進消化,對減肥有利。
3、午餐後立即午睡
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吃飽飯以後,睡眠不知不覺的就飄過來,忍不住就爬上床睡覺了。殊不知,這樣危害極大,因爲午飯後胃內充滿尚未消化的食物,此時立即臥倒,會使人産生飽脹感。正確的做法是,吃過午飯後,先做些輕微的活動,如:散步等,大約半小時後再午睡,這樣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4、拒食辛辣
其實,低濃度的辣椒會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並會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能有效阻止有害物質對胃黏膜的損傷,對胃有保護作用;大蒜能殺滅胃內的幽門螺杆菌;而適量的生姜可以達到暖胃、增強胃黏膜保護的作用,胃病患者要根據自己的喜好適當食用,從而達到治病養胃的效用。
5、吃湯泡飯
有的人認爲將菜湯舀在碗裏泡飯,可以使飯菜吞咽順暢及易于消化,這種方法也不科學,它的原理和喝稀飯基本一致。
這樣飲食更容易傷胃
6、經常喝咖啡
咖啡是采用經過烘焙的咖啡豆制作的飲料。咖啡豆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脂肪和糖分,適量的咖啡有助于腸胃消化,但經常飲用,會對胃照成一定的負擔,甚至會消耗腎髒的能量,影響腎功能。
7、喝飲料代替水
飲料含有大量的人工色素,各種微量元素等,濃度很高,不宜多喝。(以上圖片來源皆爲AdobeStock)
要知道腎髒負責代謝生理活動所産生的廢物,並排于尿中,在腎髒進行這些活動的時候,需要足夠的水分來輔助。
而飲料含有大量的人工色素,各種微量元素等,濃度很高,相對水分較少,所以,大一定要養成多喝水的好習慣。
8、經常吃辣
又辣又燙的口味,總是吸引著人們的胃口,不過,麻辣中含有大量的鉀,容易破壞身體的酸堿平衡,爲腎髒增加了工作的負擔,損傷脾胃。
9、長期吃素
常言飲食均衡,雖說素食比較清淡可口,可是長期吃素,不僅讓身體缺失一些葷菜才含有的營養物質,不利于身體健康,還會損害中老年人的腎功能。
10、吃太鹹
科學的飲食應該是清淡忌鹹的,飲食過鹹對健康不利,原因是因爲鹹味先入腎,適度的鹹味養腎,但過度的鹹味則傷腎,不利于助陽。
因此,飲食上宜清淡忌鹹,可多吃一些富有營養、補腎益精的清淡食品,對延年益壽,避免腎功能衰退,有重要意義。
11、吃寒涼食品
中醫理論認爲,寒涼食品會令人腎陽不足,腎陽虛衰,甚至腎功能衰退。是因爲胃腸道的血管處于擴張狀態,在胃黏膜充血未恢複常態之前,攝入寒涼之品會使胃黏膜突然遇冷而受到一定的損害,甚至引起胃腸不適或絞痛,因此不宜多吃。
發布時間:2020/9/3 15:36:00,來源:妙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