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家:讓秦皇陵沈睡地下是對它最好的保護
作者:佚名 來源:華夏經緯網
張五常近日提出“打開秦始皇陵墓”的言論在考古界引起了很大震動,考古界人士說,秦始皇陵墓什麽時候打開,是不是打開,不應由經濟學家來說,畢竟考古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考古發掘工作也是非常複雜的工程,陵墓的打開應該由考古學家來認真的論證才行。
雖然電影巨星成龍在他的新片《神話》中將秦始皇陵想象成了一個無重力的世界,秦始皇陵對于世界來說仍然是一個未知的“神話”,考古學家們認爲讓它沈睡地下仍是最安全的辦法。
“挖掘有時就意味著破壞,”正在西安參加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第十五屆大會的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主席米切爾·佩塞特說,“秦始皇的地下王宮太大了,挖掘後,人們沒有辦法保護它。”
“如果這個地下宮殿是土質結構──就像秦始皇的地下軍隊兵馬俑一樣,那麽挖掘出來幾個月後它就會徹底毀掉。現在全球仍沒有可靠的技術來保護兵馬俑這樣的土質結構,任何挖掘都不能是爲好玩或好奇。”佩塞特說。
在佩塞特看來,土制的兵馬俑雖然已經燒制成陶,但與西方的石頭雕塑相比,還是脆弱的。
中國國家文物局一貫不提倡主動發掘,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除非是遭遇到一定自然災害、盜墓或者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考古學家才被允許對這類地點進行保護性發掘。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說:“這些文物在墓裏埋了千余年了,已經達到了平衡狀態。如果這些文物被挖掘出來,接觸到陽光、氧氣或者其它氣體,就會很快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對有些文物來講是無法控制的。如在中國南方地區曾出土過一些象牙制品,這些象牙制品出土時潔白光滑,不到兩個小時卻變成了暗色粉末狀。”
陝西省考古所秦始皇陵考古工作隊隊長段清波研究員說,不挖秦始皇陵是當下人們最合適的選擇,因爲秦始皇陵太複雜了,超過任何人的想象,雖然部分曆史資料記載已經被證實,但現在掌握的情況很多與過去已知的情況相去甚遠。
據近五年來對秦始皇陵的地質勘探發現,在它約高50米、直徑爲350米的封土內,有對稱的夯土台階構造和木質構造,在此之前人們認爲封土只是一堆夯土。墓室最低距地面約30米,上端長160米、寬149米,而底部長80米、寬50米。
發布時間:2008/2/12 10:40:00